• slider image 90
  • slider image 91
:::
新聞訊息 tpedc -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 | 2020-05-21 | 點閱數: 1207

 4月27日由黃國書立委邀約並於立法院舉辦「幫特教孩子走穩第一步-台灣早期療育如何更進步」的公聽會,為了能完善早期療育服務,使學齡前之特殊教育生提升其療育與輔導,且在教育得加強整合與銜接上而招開這次的公聽會,廣納各界的意見

討論的提綱有以下四點 :

一、 學前階段兒童之早期療育如何強化醫療,福利急教育之整合,以促成早期療育兒童及早發現,以及早期療育黃金期之協助。

二、早期療育需求之兒童於不同階段,如進入幼兒園前後,進入國民教育前後,加強其銜接服務,並完善個別化教育計畫。

三、如何強化早期療育孩子之家庭支持及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

四、對未來早期療育及特教政策之發展建言。

此次邀請學者專家代表,包含特殊教育系所,資源中心,療育協會以及業界現場教保人員協會…等等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陳亮吟理事長敘述,協會從102年起開始配合政府推動的學前教育公共化政策,陸續接了2個大公托、5間小家園和3個非營利的幼兒園,有機會累積來自現場的老師實務上遇到的狀況,提供分享;確實在托嬰的部分有發現越來越多特殊狀況的孩子入托,我們遇到一個案例,身體的狀況需要有醫護背景特殊的照護外,甚至裝置在身上的管子也需特別的小心翼翼,尤其在遊戲或行走間,以目前托嬰1:5照顧人力上,現場的幼教老師其實非常的緊張,雖然協會承接這些公辦民營托嬰中心和非營利的幼兒園是支持政府友善的托育政策,也理解特殊孩子仍須融合教育的刺激和支持。但以目前的師生比,托嬰中心仍有其他動作發展遲緩或亞斯伯格症狀的孩子需要看顧,是非常期盼中央可以提供合適的特教助理員和鐘點老師的協助,一同來給予現場的孩子更好的品質和幫忙。
另外我們也從現場察覺,雖然主管機關提供專業的團隊,比方說巡迴老師, 職能老師…等等,但似乎在專業知能整合上需要一致,同一個案例部分的老師認為應該要抽出團體,但其他老師可能認為是需要融合一起學習的,不同的指令對現場的老師是有些困擾的,若是能整合專業的老師給予一致的指令或建議,對孩子與對我們現場老師比較能獲得協助。
再者我們有觀察到一些被建議申請緩讀的孩子,以目前公幼、非營利和私幼三種不同的體制來看,相較來說公幼擁有較多的資源,但察覺緩讀的學生要再繼續留在原班級進行緩讀是有困難的,家長是需要到外面重新找尋園所進行緩讀的,對於原本就需要穩定的熟悉的環境的孩子,是不是能讓他們就繼續留在原來的園所就好了呢 ?

此外因應公聽會主要是想要修特殊教育法第23條,且黃國書委員關心整個0-6歲學前的幼教現況,最後,國教署與社家署分別做出了以下回應:

國教署提到

1.教育部已於109年成立特教諮詢小組,未來擬增加專業團隊(巡輔老師等)的服務次數。

2.教育部已申請補助經費,未來擬增加特教助理薪資。

3.將開設親職教育相關課程。

4.0-2歲的部分國教署將會再與社家署橫向溝通與討論。
社家署回應

1.將會再以跨部會方式加強橫向整合。

2.未來將促進社區資源整合。

3.社家署於108年開始已與教育部合作進行資訊系統整合與分享。

最後由 黃國書委員整合結論:

1.國家的角色應該凸顯,除了調查並需要整合目前國家可用的所有相關資源有哪些?由國家來介入照顧這些特殊孩子。

2.國內的特殊教育法已歷經三十年未有全面檢修,應全面檢討特殊教育法於目前現況的適用性,檢驗是否符合特殊孩子的需求,籲請教育部邀請各學者專家進行修法相關事宜。

會後亮吟理事長也把握機會與 黃國書委員進行對話,重申托育與幼兒園現場在現今的人力照顧比下,很難給予這些特殊孩子很到位的協助,希望委員可以多加關注現場老師的壓力與負擔,相信 黃國書委員很願意花時間關注這些特殊孩子與現場照顧工作者的工作負擔。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